DHK 月會將在週四(4.3)台港時間 21:00 以粵語舉行,歡迎道友出席。
LikeCoin 月會將在下週一(4.7)台港時間 18:30 舉行,這次改以普通話溝通,換我來主持並報告 v3 升級的最新進展。
回港才一天,倒著時差,週一 0500 就爬起床,首班機飛台北出席 d/acc day 聽演講,並以 d/hk 為題分享。d/acc 的理念往後有機會再另文詳談,本週想先跟大家聊聊 DHK 那個 D。
有讀者問過我週報取材的心得。正如 idea is cheap,實踐才珍貴,我認為題材滿街都是,真正困難的是展開;即使最熟悉的議題,我都得寫上半天。我的日程放著一大堆待寫題目,已經排到 9 月的第 221 期,但幾乎每週真正下筆時,寫的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插隊的議題,像這週因為 d/hk 的分享,把一直擱著未寫的「D」出土。
很多人都知道,DHK 本來叫作 #decentralizehk,當年簡化品牌的時候,好友 R 力主 DeHK,還主動幫忙查看 dehk.org 等域名的佔用情況。很多人都聽過 DeFi、DeX 等,令 DeHK 的意思呼之欲出,加上域名的配合,是個很好的名字,我堅持用 DHK 而抱歉地沒領情的原因,是那個 D 代表的,遠遠不只 decentralize。
一般人看到 DHK,那個 D 最先引起的聯想搞不好會是 Dollar;此無他,HKD 反過來就是 DHK。我無意引起這種遐想,不過假如有人因此記得 DHK,倒也不是壞事。
多數人都知道 D 的古祖意思是 Decentralize,硬譯的話,DHK 可說成「分散式香港」或「去中心化香港」,正符合宣言所述的使命,「為麻瓜提供區塊鏈、密碼貨幣及無大台相關技術的普及教育」。萬萬想不到的是,DHK 成立數年之後,香港政府也提出類以論述,(在某種意義上)擁抱密碼貨幣,要把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管理中心」芸芸。我不認為 DHK 會因此變得政治正確,可以申請資助去辦 web3 公民教育了,但至少區塊鏈不再人人喊打,密碼貨幣不被視作洪水猛獸,無論如何是件好事。
Decentralize 的雙生兒是 Democratize;物理世界的香港沒有民主,DHK 試圖在數位世界創造民主。你可能覺得這說法很膠,但至少我是真心膠而非只說不做;DHK 志工每季以 QV 機制(quadratic voting)互評貢獻,然後按貢獻度分配當季社群用剩的 $DHK,就是我們自行創造的民主,不但確切可行,更比任何國家的投票和分配機制都要先進。民主不只是投票,更重要的是日常參與,這方面,人人都能加入成為道友,每位道友都可成為志工自立專案,是 DHK 貫徹的方針。
除了 Decentralize 和 Democratize,多元化,Diversify 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有選擇的社會才能多元,社會多元才能讓人生有選擇;沒有多元的系統不會去中心到哪裏,也不可能實踐真正的民主,反過來也一樣。因此,多元是另一個 DHK 的核心價值,跟去中心化與民主密不可分。
還有一個 D 對香港而言特別重要,是離散族群,Diasporic。2019 年來,單是英國就有二十多萬香港移民,佔香港人口近 4%,再加上台灣、加拿大、美國、澳洲等地,說香港已經成為離散族群,毫不誇張。有說「香港不只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人」,我深感認同,但要避免淪為浪漫的口號,就需要載體去盛載這艘「忒修斯之船」的歷史與意義。說 DHK 是那個載體未免吹噓,但至少它可以成為載體的其中一塊拼圖,DHK 的志工分佈在香港、英國、台灣、美加,道友所在地則更為分散,這群人的身份不再建基於共同的所在地,甚至漸漸將不再取決於所持的身份證和護照,透過週報、討論組和其他活動,利用網絡、通證、區塊鏈作日常互動,DHK 在生活日常中繼續演繹香港人這個身份,築構離散族群。
最後一個 D,也是我出席 d/acc day 的主因,是守護,Defend。d/acc 的 D 除了 Decentralize、Democratic,也是 Defensive 的意思,而 acc 則是 Acceleration,加起來是指加速發展科技與經濟的同時,避免集權、重視民主、優先防守,比如在大力開發 AI 的今天,相對於爭先開發出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egence)甚至人工超智能(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之前,更多去關注一旦 AGI 和 ASI 出現,會否出現前所未見、如科幻小說所描述的災難,或者把人的價值抹殺殆盡。
現時所有國家都希望在 AI 競賽中勝出,有人不僅視之為經濟與效率之爭,更將其理解為軍備競賽,美國甚至有愛國菁英稱 AI 科研為「新曼克頓計劃」;正如其名字暗示,一旦引爆,後果將超越核彈,成為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儘管潛在後果極之嚴重,然而勝出可獨享成果,災難則共同承受(搞不好是他人承受),為防守 AI 作準備,在強調本土優先的當下註定沒有市場,即使有高瞻遠矚的國家元首,都不太可能得到人民支持。最多人共享的,所得照料最少,正是典型的公地悲劇,也是 d/acc 的核心關注。
說回主題,DHK 要守護的,是香港的文化、傳統與核心價值,包括正體中文、粵語、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語言是香港跟台灣、廣州等地的「小眾」議題,其他則更是普世、或至少是先進國家的價值取向,如是說,DHK 要守護的,除了香港,也涉及到更普遍的人文關懷。
我無意把 DHK 神化,正好相反,我深明我們力量微小,單是守護香港的歷史,已是一輩子的作業,也因此,守護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可說是「困乏我多情」,DHK 日常的實踐更著重香港議題,透過關心被邊緣化小店的漂流教室、收集香港書的 UBR 無條件基本讀者計劃、捐款支持在地公民媒體、構思中的 DHKid 身份系統等多個專案,一點一滴的實踐。
以 D 為核心的不只 DHK,還有日本漫畫《One Piece》。《One Piece》中有所謂「D 的意志」,是某個國家或家族的信念,象徵對抗壓迫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白鬍子海賊團船長曾說,「D 的意志」將由後人繼承,即使血脈斷絕,其精神仍會延續,並最終改變世界。
在《One Piece》中 D 還帶有另一重意像,代表著 Dream 和 Dawn。堅守「D 的意志」,就是心懷夢想,堅信黑暗終將過去,黎明終將到來。
p.s. DHK 的前身為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 #decentralizehk。有一次,好友 J 勸我用語別這麼玩火,以免招惹麻煩;我深明 J 無非出於關心,但這種型式的關心讓本已如履薄冰、不願妥協的公民額外承受朋輩的壓力,心煩之下,抱怨 J 不去怪欺壓人民的政權,反過來怪和平介入社會的我,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吵了一場小架。憶說這件小事,不是想談誰是誰非,而是在威權社會之中生活、白色恐怖之下說話,精神有多緊張、壓力有多繃緊。
p.p.s. 謹以此文獻給意志堅定不移的 D。
Over 22k subscri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