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leave
打开paragraph一开发现上一次的文章竟然是3个月前写的,这三个月也不知道过了个啥,总之创作欲变少,思考变多,思考最多的还是,当下作为一个web2的ai创业者是否在五年的时间达到理想的现金流回报。
写完这句话后我不禁开始断句,web2 创业者,ai创业者,未来五年,理想的现金流,回报。
这句话里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视角:web2 v.s web3, ai创业 v.s创业,未来五年v.s 未来五十年,理想现金流 v.s 回报率。
为了怕我写着写着忘了最开始的探讨目的,今天的主题是:
五年里通过在ai创业的现金流如何达到最大的回报率
我的pre-assumption是有几个:
通过做ai工具/产品如果没有头部投资人的加持,没有明星buff的光环,没有办法走得远
就算有明星vc的加持,并且在a/b轮拿到了大量的资金,下一轮也很难拿,就更别说ipo
虽然现在fed降低了50个点,但对于目前满地开花的创业公司而言可能更好的结局是m&a而不是一路走到ipo
那,这就要考虑创始团队对于arr的目标以及被收购的能力,以及创始团队最终拿到的股权百分比。创业是个人生经验,也是个巨大的危机考验。尤其在创业两年,虽然不说颗粒无收,但是对于现金流的回报率而言绝对是非常非常低的情形下,不经考虑到未来五年里的现金流规划。有流动的现金在手,可以投资各种不同的产品为当下的生活作为一个基础的保障。有点脸红的说,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对生活的要求确实是太高了。不能这不能那不能委屈自己还不能不离开新加坡散散心的现状下让本来盈利就不多的银行账户更加雪上加霜。然而,我自己又是一个risk taker,基本上属于看到risk就好像恋爱脑,容易上头的感觉在这两年里深受其苦。还好恋爱脑被一个理智脑拯救,做了下financial planning,下定了一个5年的现金流目标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后,让理智脑帮我做了一个financial model。瞬间清醒。得出以上1,2,3结论。
那现金流如何来呢?可能需要一份高薪工作薪水外,还需要更多的是可能的equity return,以及现金流业务的带来的。那现金流业务从何而来呢?
总结了下自己过去10年里做的各种从业经验和能力 -- 看来是需要做ai咨询业务。ai咨询业务从把自己打包成conference speaker到企业内部咨询业务到落地执行等等,这一系列的thought leader的方向逐渐让现金流和工资以及(运气好的话)之前投资的创业公司ipo,才有可能完成那个五年小目标。
说到这里,我只能自求多福。刚才shower thought 还想到一个点,如果能够重来covid,我会投资什么让现在的现金流最大的话。当下的答案是,mba + zoom/chubby/spotify以及paypal的espp。但,假如当时透了一些reit是不是有可能有更大的return呢?mba真的很贵,但在covid期间玩的那么爽的人应该没有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