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timtim.eth
万物皆IP,2025会是IP元年 —— Joethebeast @ Spotligt
我们其实不叫Story Protocol了,叫Story,希望大家下次留意一下。
感觉还是需要写一个总结,这次的活动,远超预期。同时也有很多思考。再次回到中国聊IP也是我未曾想过的。这里希望更正式的感谢一下,各位协助者。并不是夸大或是多度客气,只因体验过。这次我并没有怎么出力在策划或是调度上,更多的只是站岗和值班。相比幕后,幕前其实并没有那么累。
在这里特别感谢以下的朋友和协助方(排名不分先后)
TinTinland的老师们,真的很辛苦,不仅有我们的活动还有其他的活动
Amber老师,没有她没有我们这次的活动
Yuxin,感谢她提供的上海场地
Hashkey Cloud,感谢提供了香港场地
12位深圳的志愿者,感谢你们对Story的热爱
大番茄老师,谢谢你始终如一的支持
Jett和Joe,二位辛苦,jett中途还回去参加了婚礼,一起跑了3场真的很累的
Snoopy the Jo, 辛苦啦!一起跑了3场活动
此文会有两条主线
从我的视角去看在国内做活动,国内的生态和圈层
Story此次的中国行
到现在我对当时的call,记忆犹新,17号从台湾回伦敦,之前就有消息说,希望我回国参与一下活动。18号的call confirm了回国先去参加ai16z活动宣传我们的ATCP/IP框架。之后和Amber老师脑爆了一下,要不趁我在国内(身强力壮,能飞)其实可以搞一个大的。然后Amber老师就开始熬夜统筹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六千多个申请,我们总共邀请+通过了近一千个小伙伴。但是就如同每次做活动的那样,人带人,每次都超出预期。这次活动的意义其实很简单,我们之前在韩国做了很多线下活动同时重心也主要聚焦于主流活动。于是我们也想走近我们的中文社区和大家面对面认识一下,也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社区理解我们的愿景和目标。在开始宣传之后,活动注册热度远超想象,真的是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以至于很多场,朋友专门私信说完全进不来,人太多了。也有很多其他项目方的朋友在pin我问我怎么会那么火热。可能IP真的是一个简单易懂的叙事吧(狗头)
在做这次中国行之前,我考虑了很久应该聊什么,怎么聊,说什么才能让各位真正看懂我们在干做什么,为何要做。进入正题前,先反省一下,说实话,这次讲的最好的是深圳,完全的开放思维在聊IP和区块链,AI agent和区块链。反观香港和上海场,实话说发挥的却是很不在水准,这里也给大家道歉。下次再做会准备的充分一些。其次有个原因,做了那么多活动,很少很少有那么多人坐在台下看我做keynote,最早的香港场真的是紧张的不得了。从未想过那么多人在看我LOL。我以为大部分时间大家更喜欢社交。香港,深圳和上海的活动体验真的远超之前所有。感谢各位。
回归这次keynote,主要的思路是希望通过真实的案例去带大家了解,为什么IP天然契合区块链。为什么IP作为资产流动性会那么低。有的时候我自己会觉得我们的叙事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懂,特别是在经历过17/18年的老韭菜应该很熟悉版权链的叙事。当时就没有做起来,为什么现在可以做起来也是大家普遍的疑惑。因此,我并没有过多聚焦于叙事本身,而是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实例以及各特性间的结合,去构建一个更具象化的画面,从而丰富和补充之前的叙事内容。以具体实例为切入点,从抽象到具体、由虚入实,逐步呈现技术与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次的keynote,着实是让我回到了我的答辩,回想3年前,我一定不会预料到,我又重新回到了这个赛道。当年和几个VC都有聊过,很多人并不清楚,当然我也没有现在那么通透。只能说回归的感觉真好,入圈也是因为从事了版权和区块链的研究。
正巧在我们中国行之际,很多生态开始着重发展中文社区。在此也简单聊聊我对中文区的一些看法。中文区一直以来是我觉得最复杂的区域没有之一。用户种类之复杂,圈层之复杂,政策之复杂,生存之复杂。这里我就不过多阐述,中国在区块链发展中的地位了。主要还是聚焦生态发展和用户。目前来看中文区的参与者覆盖了但不限于,工作室,科学家,交易员,独立交互,KOL,VC,项目方,同时还有各行各业的人。这次审核活动深有体会。复杂的成分会使得活动出现很多变数,譬如在东南亚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人聚焦在什么时候主网,什么时候空投。我以为在深圳会被很多人问到,没想到上海场下来被几个人围着问什么时候主网,什么时候空投。就像我说的我那里知道这些,知道的话就出不来了。同时,国内做活动也有很多风险,这次运气确实挺好,深圳场和上海场应该有近一千人的人流量。最后想聊聊,中文区的未来,其实很多时候在中国聊合作,最大的问题是token或是token涉及的敏感事项。其次则是,虽然能做的很多,但是没法正确转化,例如Dynamic和Privy允许用户使用Gmail/Twitter。不知道我们何时能绕过并使用微信或是QQ进行登入。这样一来一定可以打通。其次是做项目,中文区有很多优秀的项目方和独立开发,如果通过链生态打通国界和语言的壁垒也之后应该去探索的。语言不应该成为阻碍好项目的高墙。
最后的话,平心而论,活动其实ROI不是很高的行动。但是做线下活动很必要,人与人终究只有在线下见到之后才会有实感,才会感到事物的真实性,大家并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解释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对我来说做了那么多活动,活动是需要长期投入且持续投入的一个sector。可能没有抽奖活动或是WL来的短平快,但是如果一个生态要做好,应该定向定期举办线下,聚拢社区,走近社区,认识社区。区块链的另一个意义不就是拉近不同阶级,层次的人。
未来暂时还没有计划,希望未来我们会继续举办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去了解Story生态,一起构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