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好久不见,这是说了很多次改了很多次还是写成这个样子的《王府中环消亡史》
绝大多数很美的东西只存在于照片和照片引起的想象里,消费主义的结局就是人为标价的logo加上见光死的物品本身。
我很喜欢看起来美丽的东西,而我曾经认为美丽的东西都很昂贵。读高中的时候买三联生活周刊,每一次都先看里面好东西的专栏,并希望自己有梵克雅宝的星空手表。
后来去北京读书和工作,第一次和北京网友见面,因为大家都是感官超敏的生物,不太能忍受气味和公共交通就约在了大家都很近的王府中环喝咖啡,友特意说贵而且难吃,但是人少。
咖啡和简餐的钱我付得起,商场里漂亮的首饰和大衣让我感到很激动,我知道自己买不起,也不想浪费柜员的时间,就在店铺的外面隔着玻璃欣赏。但人活在消费社会很难不被那样的价值观怼脸,所以为了只看不买漂亮东西而不引人注意,我选择快速地走过奢侈品店铺而用余光打量。
我是从来不觉得我买得起里面的东西的。这是第一条故事线。
第二条故事线是我姑且算是有审美和品味的人,所以逛街和网购“我买得起”的东西的时候,会买我觉得不错的衣服、配饰、后来跳坑手帐书衣稍微懂了一点皮料的手感。但从来没超过预算——我只买我觉得值得这个价钱的东西,我花在物品上的钱比起美丽更像是通过触觉和重量让我感到安全。
随着我逐渐形成不太人类但是很我自己的审美和搭配,以及逐渐允许自己穿的像中禅寺千姬出现在人类社会,我基本上快忘记了那个刚来北京对着卡地亚和蒂凡尼星星眼的自己,我倒是开始买各种配饰的小零碎,也只是看成分表材质不过敏,款式符合审美即可(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蓝的,有个推真不错,治好了选择困难症)。
本来这两条故事线没有交集,因为我不在乎自己穿的是否时尚有品,我只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中禅寺千姬(更像是cosplay而不是时尚行为)。但去年冬天约了上文提到的朋友面基。朋友仍然是很亲密的朋友,并且知道整个中禅寺千姬的迭代过程,所以作为中禅寺千姬出现的我很安全,我们就决定又去王府中环喝咖啡吃冰淇淋,我还想闻观夏的香膏(闻过了,不好闻)。
但我在王府中环第一次感到非常强烈甚至引起生理不适的廉价和混乱感。我好久没有逛过奢侈品商场,王府中环的布局和店铺没什么变化(麒麟是新开的吗?)我们上次吃的菜叶子咖啡厅还是给我们上了一堆菜叶子。但我就是觉得廉价,大牌的项链也不过是金属、石头和有机物,单独戴小小细细的,连展板的模特都要叠带才能看得见。我喜欢闪闪发光的大件东西,所以我没问首饰的价钱,如果你想知道我那天戴的银镶蓝色石头戒指的价钱的话:68元+5元邮费。
但我去问包了,某个G开头的法棍包要两万,而摸着就是小羊皮的手感,我也和店员确认了。另一家C牌的长得几乎一样(如果不看LOGO的话)的包也是羊皮不到八千。这算怎么回事?一个合金的logo不一样就多了三倍的价钱吗?我彼时拎了一个长得像是珑骧的饺子包,没有logo,黑色小羊皮,挂了一个黑色木头镶贝壳(商品名叫黑檀木镶螺钿但是名字不会让这个挂件更好看,所以读者只要想象一个镶贝壳的抛光过的木头即可)的猫猫挂件。我的小羊皮包要再抹下去一个零再除以2。在商场的灯光来看,皮子没什么区别,因为我的包是黑的光泽还要占点便宜。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去查了原版珑骧的价格,我没找到我的小羊皮同款包,但我找到了牛皮的包,是HK$6,950.00,我原来还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珑骧但是一个牛皮你卖6500元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对包有很多要骂:比如做包的从来不考虑没有拉链东西会不会掉出去,手提斜挎两用的提手会不会咯腰,托特的肩带没有五金加固会不会油边开裂,细肩带到底适不适合能装的托特,手提包单手开拉链好不好拉会不会划手,链条包的链子比包都沉合理吗?五金锁扣的开关方式是不是太容易出划痕了?即便买包的尽头是珑骧,能用的也只有小号羊皮饺子包(如果它们还卖的话)
我买过便宜货,所以我知道便宜货长什么样,但王府中环的东西也长得那个样子我只能用过分来评价。一周以后我和同事去国贸的maxmara,因为同事觉得中禅寺千姬穿大衣很好看。我正好发了13薪买得起maxmara我也想给自己买件好大衣。
我在猫猫巷嚎叫过这件事情:maxmara经典款最出名那个三万块钱的大衣是羊毛的!!!!羊毛的!!!羊毛的!!!我对国贸的滤镜比王府中环还重而且我想去买东西所以不能被奢侈品导购看扁,所以那天我穿着我最贵(已经上四位数所以很贵了)的羊绒长大衣去了maxmara,我不想看起来很装B但是和包的情况一样,我摸到大衣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羊毛的?!”
我不能穿着比它家好看得多、摸起来舒服得多、拎起来轻得多(我有不同比例的几件羊毛和羊绒的大衣,我觉得如果认为觉得自己的手感不准,那么重量是羊毛和羊绒最明显的区别)的大衣去买它家的大衣,那样显得我脑子有问题,我很不愿意地试了大衣以太肥了回绝了导购,并且承认我没买过MM大衣不知道最小号也这么肥。但同事有maxmara的滤镜,所以帮助同事挑了一件便宜一些的粉色大衣。
我觉得自己看起来就像是没钱买maxmara还嘴硬,但我特好意思。我对大牌的滤镜稀碎稀碎,并且觉得过去只能用余光瞟那些定价“昂贵”但很“廉价”的商品的我很傻。
如果《王府中环消亡史》这篇推送写到这里结束那就是个直白的抱怨文章。但我需要想明白为什么廉价的东西在六年前的我眼里,放在王府中环或者国贸就代表了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级的生活?
彼时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王府中环那样的商场——里面全是杂志里看到的品牌的实物。比起纸张质感的二维的小小的图片,当然立体的,全方位打光的,放在精心设计的橱窗里的物品看起来更美丽。看见小时候只能在书上看到的东西的激动感,在王府中环看到卡地亚和在考古博物馆看到妇好的象牙绿松石杯子并无区别。
但过去的我不应该将那些陈列的商品经由价格去和美丽或者“期待”关联起来,卡地亚的确出过好看东西,会在故宫展览买120一张的门票,而不会放在王府中环让逛街的人买或者看;蒂芙尼某个古早设计师在国博的展览似乎是几十块钱一张门票,完全没有任何钉子元素。
一件美丽的大衣可以因为材质或者剪裁或者穿衣服的人而显得美丽,如果必须要把物品和价格联系起来,那么材料费、工费、版权费是合理和必要的。但一件大衣无论如何也不会因为标价三万在全北京最贵的商场卖而美丽。精良的设计也不会因为是G还是C形状锁扣而有那么巨大的价差。
对我而言王府中环的光环已经消亡了,但一个月以后我又补了一些话。
王府中环不意味着更好的品质,遗憾的是也不意味着更高的阶级。
时隔一个月同事终于穿了她年前在国贸买的粉色大衣。我并不认为好看,似乎这一个月大衣并没有好好地保存,也可能是通勤的原因,大衣后摆有一些斜向的折痕。向同事推荐挂烫机有点不礼貌而且也没有熟到这个份上,所以我只是在心理稍微有点强迫症的不适。
我被告知奢侈品可以作为自己的奖励,(辛勤劳动以后把挣得钱迅速地花掉变成不可流通的物品?人类管这个行为叫做奖励自己?)也被告知奢侈品是别人第一眼评价你的标准,所谓的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可能有点道理但这是不是太“短剧”了?走过来的霸道总裁为了显示他是总裁给他的百达翡丽一个特写。但正常生活里陌生人见面以后聊两三句也就可以获得一些基本信息了。)
用三万块钱买大衣的同事比在我高出来什么吗?好像也没有。非得说也只是她在衣服上花的钱比我多。
花很多钱是很好的事情吗?(把收入里本来是可以流通的现金变成不能流通甚至贬值的物品这是很好的事情吗?并且花的绝大部的钱没有体现在物品的使用价值里。)
或许在某一个时期里奢侈品真的是高级的阶级的象征,但并不是因为人买了某件奢侈品而自动变成某个阶级,人是成为某个阶级才有财力买某件奢侈品。我对同事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但我觉得这种行为是本末倒置,买三万的大衣不会实质性地改善任何的生活(除了可以不洗羽绒服)。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把三万当作三千来花,我还是会买现在这个包(真的很能装!可靠的包!装很多东西也很有型好背!)
人类(包括过去的我)赋予了物品太多不应该由物品承载的渴望,渴望被重视,被赞美,被友好地对待。王府中环给不了这一点,即便我在吃菜叶子的咖啡厅消费,它也连一个感官超敏生命体友好的环境都不给。
我知道这个世界存在更高的阶级,我想知道更高的阶级除了可能会买不划算的包以及去昂贵的地方吃喝玩乐以外,有没有更本质,更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可以花出去更多的钱,这样的阶级也没有高到哪里去。(或许我对更高阶级的猜测也体现出我还有一些滤镜需要打破,比如更高的阶级比我有智慧之类。)
所以王府中环的确只是个商场而已。
祝你春天快乐!
中禅寺千姬
中禅寺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