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禅寺千姬
朋友,你好。好久不见。
我出差,去的地方不太适合我的精神状态,然后CPTSD发作,应该是自2023年春天离职前发作得最严重的一次。我意识到自己处于精神危险的状态:拒绝吃饭但是会吃掉面前所有的食物,失眠,乱花钱,咖啡摄入量急剧增加,没有咖啡完全没办法进行任何活动(包括从床上坐起来),话变多,容易悲伤,思考能力下降,不能继续写手帐和阅读。在我的20多岁我非常熟悉这种状态,我知道这种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而我不能让它发展成那种样子。
我在意识到自己又要崩溃以后进行了一些自我规制,保持了总体可控的日常,不至于因为无法活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进而加剧危机。第二周,我的状态恢复了一些。第三周我过得相对开心了很多,恢复了食欲和思考能力,还有摄影技术。现在已经结束了不太愉快的出差经历,所以请放心。
1、明确知道自己按照正常速度做某事需要多久,在自己无法行动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不过几分钟而已。我作为ADHD和拖延症患者,虽然思想上努力让自己抓紧时间,但是我并不开心,尤其是已经心情很差的时候,让我按照过于严苛的时间表做事我会更加生气。因此我给自己的活动计时,发现我从决定穿衣服到穿好衣服只需要10分钟,而我从决定穿衣服到吃完饭只需要半个小时,洗一个完整的澡只需要40分钟。而相信我,一旦成功吃完早饭,对人类社会的评价就会积极百分之十。这办法居然很快起到了作用,我因此决定把它加入出行清单:确定自己在新环境中完成基本生活动作需要多久。
2、休息 休息 还是休息。我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除了必须完成的工作)都在睡觉,如果我跟拒绝去食堂,我就睡觉,眼罩,香水,睡衣,耳塞关灯。我需要那么多睡眠吗?不。但睡着以后就不必感受让人痛苦环境,睡觉是死亡的平替。
3、非必要时间段完全彻底地躲避人群。比起恢复策略,更像是一种反抗方式。我每天爬十层楼梯回房间,而且坚决不在非开会时间穿工服和拎会议包。知道自己出于“没有人看到”的环境让我感到安全。而且上个推送 提到的那个离谱听课以后,我确定躲避人群藏起身份就是能够保护自己。(另:年长的同事在后来的座谈中对那门课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我很满意,但我不敢当面说。)
4.允许自己不进步。一般来说我会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新话合成的业务或者学别的东西,但是因为精神状态不好我也不想生气地做事情。于是我看剧,《老练律师》可以看但不值得反复看,我有一天梦见了10任博士,所以后来我就去看DW了。逃避现实不光彩但有用,而我猜除非有一天我变成正研究员才能在那些场合感到自在,而在哪之前我就活该忍受各种不适吗?不对,所以去做自己开心和恢复的活动,状态好再去干活,我就坚持这样做,我活着不是为了给别人干活的,我也允许自己过没有任何进展的一段时间。
5.在户外做听力并喝水。我其实想说在户外发呆,但是我在精神不稳定的时候发呆会想到很多坏事情,所以我只好找个没什么压力也不需要用眼睛的事情做——我听有声书并且跟读,然后喝水(或者喝茶或者咖啡)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去政协实习,它不管饭,我中午去对面的金融街买肯的两个老北京鸡肉卷和咖啡,坐在绿化带的椅子上吃。我为数不多感到安宁的上班经历。
6. 我思考了自己为什么第一周会崩溃,结论是我当时想把示范课的课程自己完整复刻下来,所以熬了三个大夜,这是处于给自己的新话拼配学增加素材的考虑而不是工作需要。但其实新的环境中不应该那么着急而且高效地做事。我总是有一种“越不舒服的时候越逼迫自己做事”的冲动。
我去问了人工智障。 它给了一些解释:
①可能是一种试图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逃避不舒服情绪的方式。通过强迫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可能会让你暂时忘记内心的不安,从而获得“掌控感”。
②觉得自己“应该”去完成某件事。即使在身体或情绪上感到不舒服。
③担心如果现在不做事,未来会面临更大的问题或压力。因此,即使在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以减少对未来的焦虑。
④潜意识里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做事、完成任务,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⑤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习惯性地给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这种习惯会让你在不舒服的时候,仍然觉得必须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
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我其实并不想做那些“任务”或许下一个不被期待的出差我还是用很多时间来睡觉比较好。
总归是结束出差了,报告已经写完了。如果从饮食丰富性的角度来看,出差是很不错的,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晒太阳听音乐并且喝咖啡,下次出差在水杯里塞满速溶果蔬汁椰子粉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祝你心情好!
庆祝京极老师过生日的
中禅寺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