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婆結束了在台北的工作,我們提早退租了台北的房子,已於11月24日搬回桃園,前後住了約11個月。
本來租約是一年的,但因房子需要儘快整修,業主急於提早收回,你情我願下就提前交屋。
整修之事屬意料之外。因此我們搬家的準備時間變得緊迫。加上我在台北的日子突告縮短,也要儘快遊覽,可說面對雙重壓力。
壓力會影響睡眠。但自從我用Garmin手錶進行睡眠監測,我也盡力調節自己,改善睡眠質量。
它實在幫了我不少。首先,手錶有個指標叫Body Battery,形象地把身體比喻為電池。如果我睡得不好或不足,第二天起床,手錶判斷我的身體電池可能只有50%電量,這樣要迎接一天的挑戰可謂艱難。我寧可多睡一點,充電到80%,勝過整天昏昏欲睡。
第二,Garmin的睡眠分析讓我認識到睡眠階段。我發現,睡眠初段通常是深眠,末段才是REM(快速眼球移動)。REM不僅是做夢的階段,還能鞏固記憶,以及降低失智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然而,如果睡得不夠長,就無法進入這個末段,沒有經歷過多少REM就起床了,損害了睡眠質量。
好比這個Garmin的分析圖表,來自臨近搬家的一天,比較有壓力。雖然圖表顯示我接近8點已經清醒,但我讓自己再睡,結果成功,並且得到了兩段較長的REM階段,那真是千金難買。
過去在香港,許多人好像以睡得少為榮,睡得多為畸形。但Garmin手錶幾乎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在容許自己多睡一點之下,我讓身心得以恢復,安然渡過了搬家的陣痛期,在桃園重新有個好的開始。
謝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