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出差被老登说“年轻人要耐得住无聊,板凳要坐十年冷”云云,我膈应的不行。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人们总是称赞那些安稳和封闭地活着的人,那些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在一间办公室坐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人们用踏实稳重耐得住寂寞来称赞这些人。
但自从我意识到自己并非人类因此为了我的身心健康最好不要按照人类的规则活着以后,我发现我居然一点都不宅,也一点都坐不住。
我宅是因为没成年的时候家里不让我出门以及我没有钱。这解释了我出差的时候工作效率很高而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因为家其实是个很无聊的地方。(我已经尝试对房间进行一些不无聊的改造,待会再说。)
此外绝大多数室外和室内环境对感官超敏生命体很不友好,限缩了我的活动空间,讨厌人类的理由增加了。
感官超敏生物不应该做老鼠人,自设是鼠鼠的智慧生命体除外。
无聊地活着不只体现为三点一线的生活。还有单一的社交圈。我因为搞同人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但疫情以后就再也没有跑过漫展,也没有和新认识的太太面基。我应该接触和我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生命体,才能发现更多摆脱命运之网的可能。
前段时间设置和使用了随地大小琢磨本,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丰富度。尽管绝大多数时候还是食堂-办公室-酒店的三点一线,但由于我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话题以及随地大小琢磨这些话题,本来无聊的生活变得有些趣味了。
当我没那么无聊的时候,我反而获得了更好的精神状态,我猜测我需要频繁喂自己的脑子新的好东西来刺激它,才不会一直觉得烦。当我真正感到有价值地忙碌起来的时候,我的心情也会好很多,这能冲淡无聊日常带来的烦躁和愤怒。
身体和脑子,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我没有长远的目标,以我现在对生活的不满意程度来看,我也不能制定不让我焦虑和自卑的目标。有目标的人会获得动力去完成待办事项,我只有模糊的“摆脱命运之网”这样的表述。
但就像我因为讨厌过没品的生活而坚持整理房间和运动一样。我讨厌无聊,所以我随地大小琢磨,并用有价值的待办事项转移注意力,这样就不会觉得平淡的日常无聊。
好的书影音和好的newsletter选题要碰运气,这是唯二我可以随时随地主动去做的事情——我在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无法进食也没有放弃写newsletter。其他的事情我都不是百分之百有动力。
我意识到我如此讨厌无聊而且无聊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不会因为度过一个无所事事躺在床上的一天而获得幸福感,除非我生病,我会睡觉。
我发现造成我精神不稳定的很大原因是过去单调乏味的生活,这解释了为什么我的精神问题在疫情期间更加严重,以及同一个搬砖歌单对我的提神效果超不过三天——亏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找新歌单,从来不是歌单的问题,我用三天的时间做一件事我会无聊到胡思乱想小行星如何撞击地球。
我像是三年前灌浓缩咖啡一样随地大小琢磨。或者也是为了别的更体面的目标,但是看到自己不知不觉琢磨着消磨掉三四个小时并且划掉一个待办事项,这是真正的即时反馈,而且我诡异地感激自己获得的待办基本上都是脑力劳动而不是机械重复活动。
我想到了一些摆脱无聊的方法。有些是这段时间用过,有些是以我对自己的了解会有用的。
随地大小琢磨
在家里设置三个区别很大的工作空间。目前是书桌,厨房台面(和饮水机在一起,还有水果和零食)和阳台(坐在地上,有个小凳子放电脑,抬头就能看到天空。)
投屏咖啡馆学习视频,由于我听不懂日语,日本的纪录片也有这样的效果。
在感到无聊的时候换衣服。虽然这会增加家务时间。我可以忍受熨烫衣服但我不能忍受叠衣服,我可能会把衣柜改成全挂式的。
尽量认识生活圈外的新朋友,尽量去面基。
我觉得我还能找到更多摆脱无聊的方法
祝你心情好
中禅寺千姬
中禅寺千姬
<100 subscri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