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你,還好不好?我是雞蛋糕。
真的好久好久沒說這句開場白了,真是既熟悉又陌生(笑
Podcast 無預警停更了半年多,7/19 開張滿五年半才回歸。非常感謝還有聽友持續收聽和付費訂閱。後台數據看得到將近八個月期間,節目都是持續有人收聽的,真的很意外也很感謝。特別感謝這段時間內有訂閱抖內的小湯、匿名的訂閱者、還有 J 小姐,我每次收到通知信都會覺得自己製作這些內容還有一點用,是很有力量的一種「有能感」。
從去年四月底開刀後這一年多,生活經歷蠻多重大事件,之後會再慢慢錄音寫稿跟大家分享。節目簡介也從今年七月起從「一個現役憂鬱症的日常」正式改成「一個現役躁鬱症患者的日常 podcast」。因為藥物已經全部換成情緒穩定劑,沒有抗憂鬱劑了。 目前的診斷是第二型躁鬱症 Bipolar Type II (BD-II),在我身上主要特徵是:鬱期很長,躁期不明顯,有時只有幾個小時,自己也很難分辨到底是精神好還是輕躁期。目前換藥進入第三、四個月,身體還在適應,也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感受,只有失眠稍微好一點,其他還要繼續觀察。
躁鬱症的正式中文譯名已經改成「雙極性情感疾患」,但對許多人來說太拗口而且實在很難記,往後無論是 podcast 或電子報,我都會以英文 Bipolar 或 BD (Bipolar Disorder) 稱呼,在正確稱呼和好念好記中盡力找到一個平衡。如果有更適合的稱呼歡迎讓我知道!
BD-II 是一種很難診斷的疾病,以我個人來說,從首次得到憂鬱症診斷到正式更改成 BD-II 花了六年多。就我查到的學術報告,無論平均數或中位數 ,都要 6 到 10 年起跳才得到更改的 BD-II 診斷。大部分情況下,患者會被診斷為憂鬱症、焦慮症或睡眠障礙治療,長年治療效果不佳且排除共病性後才得到 BD-II 的診斷。比起「誤診」,「延遲診斷」會是更恰當且符合現有診斷工具限制的說法。
我最近社群主要在 Threads(脆、串串)上,FB跟IG很少用。如果有人還願意看我的文字和日常關心的議題,歡迎移駕那邊。
雞蛋糕 GCAKE
使用信箱註冊會以電子報形式收到文章更新
透過連結購買 Ledger 冷錢包,你我都可以得到最高 20U 等值的比特幣
https://shop.ledger.com/pages/referral-program?referral_code=NNS6VK4T6YRFP讀者贊助專案
法幣與信用卡支付請使用下方專屬連結
受限於台灣金流管制法規,無法開啟個人 Stripe 收款,造成不便敬請見諒https://open.firstory.me/join/wwhowbuhow/tier/01925f48-ec8c-449e-74f2-b5ee9380e637
雞蛋糕 GCAKE
Support dialog